首页>藏饰资讯>藏饰百科>藏毯-青藏特色民族手工艺瑰宝

藏毯-青藏特色民族手工艺瑰宝

藏毯,青海省特产,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。

青海是藏毯的故乡,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。主要原料是青海特有的“西宁大白毛”。藏毯属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品,每出口100万美元,可按置约1600人,而青海农牧区现代工业很少,有较多的剩余动力,发展藏毯具有优势。藏毯除本身所具有的明显藏民族风格图案外,还反映着青藏高原自然分光、人文建筑、牧民生活等风土人情。

藏毯-青藏特色民族手工艺瑰宝

2008年05月13日,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“藏毯”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。

青海省是中国五大牧区之一,天然草场辽阔,面积达5.78亿亩,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5亿亩,占全省总面积的46.1%,约占全国可利用草场面积的15%。自然地理条件使青海省生态环境基本保持原始平衡,属于全球几个无污染的重点地区之一,适宜发展畜牧业,为藏毯产业提供了充足的优质藏系绵羊毛——世界公称的“西宁大白毛”。

青海各族群众中,普遍有制作、使用栽绒褥子、马褥子的习惯,一般的藏族家庭都在屋内沿墙面或三面摆上矮矮的木床,上面铺垫着厚约10公分的毛垫或草垫,上面覆以藏毯,白天是座垫,晚上是床垫。据记载,古代上层人士聚会时,垫子层数越多,说明此人官职越高,身份越尊贵。

藏毯是手工栽绒地毯的一个大类,可追溯到青铜器时代就开始编织一种叫“毛席”的原始地毯,起源于中国的西部,是居住在青藏高原的古老民族藏族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。据考证,三千多年前的藏族先民,就开始用牛羊毛编织帐房、衣服、被褥、卡垫来御寒保暖、装饰,这种被考古界称为“毛席”的织品,藏族叫“溜”。

清代,青藏高原喇嘛进京观光,把藏毯作为贵重物品敬献给皇帝,博得皇帝的喜爱。

18世纪至19世纪,随着藏传佛教文化的深入,藏毯作为高贵礼物,进入内地,制作工艺得到了改进,出现了竖毛集束起绒的编制手法,丰富了藏毯编织工艺。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,藏毯编织工艺融入了深厚的藏族文化,使其从单纯的实用产品迈入了艺术的殿堂。

清末到民国初的百年间,青海湟中县马场藏族的加牙村成为著名的藏毯专业村。民国二年(1913年),该村建立了织毯职业学校,与村民共做藏毯,在湟中及甘肃武威等地年销售约达6000余条。随着茶马互市物资交易及贸易的发展,藏毯工艺逐渐传入甘肃等地。

1958年,在中国土畜产品进出口总公司的计划安排下,天津派技术工人到青海指导生产,开始在国营企业绒毛厂的一个车间内生产,当年仅生产了90.67平方米(机拉洗90道男工手工地毯)。

1959年,开始给天津口岸按每年出口调拨计划安排生产和调拨,由天津土畜进出口公司整理验收后以“风帆”牌商标出口。最高年份1981年生产2.22万平方米,调拨出口1.76万平方米,至1983年调拨结束,26年间累计生产17.25万平方米。

1980年,青海外贸逐步取得地毯产品自营出口经营权,1984年地毯开始自营出口。

1986年,青海地毯出口0.14万平方米,创汇12.22万美元。同年,青海省开始大力扶持地毯业发展,出台了相关政策,从资金、钢材、木材、棉花指标等方面给予扶持,地毯生产得到了较快发展。

1987年,青海省生产地毯4.78万平方米,出口0.73万平方米,创汇67万美元,地毯成为全省的骨干出口商品之一,最高年份1992年出口15万平方米(含机织毯),创汇650万美元。省内的地毯加工点最多时达200多个,织毯工人近2万人,地毯业逐步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行业。

20世纪90年代中期,由于受当时体制和以产定销经营方式约束,1994年开始地毯生产和出口开始大幅下滑,当时的主导产品(机拉洗90道男工手工地毯)此后逐渐退出市场,让位于藏毯。

1994年,青海藏羊地毯(集团)有限公司建立,1996年获得进出口经营权,出口创汇从当年的50万美元,增长到2005年的1800万美元。平均年递增幅度达29.3%,从此将藏毯产销推向了历史的最高峰。

藏毯-青藏特色民族手工艺瑰宝

质量技术要求:

1、原料:以青藏高原特有的藏系土种绵羊所产的羊毛西宁毛为主要原料。

2、工艺过程:原料→毛纱生产→地毯织做→后整理→成品。

3、工艺要求:

(1)毛纱生产:

①洗毛:原毛→分等分级→开松→洗毛→洗净毛。

②和毛:和毛后回潮率达到28%至30%,混料均匀、油水均匀。

③梳毛、纺纱:纱支达到规定要求,捻度达到15至17捻/10厘米,接头长度不长于2厘米,搓头长度不长于5厘米,捻条均匀,大肚、粗节、细节、粗细节不允许。

④洗线、染色:染色后颜色符合标样,与标样对比,表面、截面色相均一致,染色无色花,用GB250《评定变色用灰色卡》评定。色差在3.5级以上。有段染效果的纱要符合相关要求,染色后绞纱平行顺直,不得有油渍、草杂等。

(2)地毯织做:

上经→织做。上经要求经头排列均匀,总经头数量根据生产工艺要求确定,经线不压不叠,松紧度一致,织做时道数要排列均匀,纬板要平行一致,不准出现露经、露纬;要严格掌握厚度,上下绒头必须要长短一致,毯背不应出现空环凸泡;花形纹样要符合图案设计要求;倒头要合理,无花刺、无错位、无错花;撩边要粗细均匀,无荷叶边;半成品清洁,无油污、脏污、色污。

(3)后整理:

①平毯:符合成品要求,厚薄适宜,不能过薄过厚,毯面无沟岗、刀印、刀痕、刀花,毯面平整清洁,无啃活、撕活。

②剪花:剪口的深度、宽度与道数的多少和颜色的深浅相符,剪口齐光、清晰、均匀、流畅,完美体现图案设计的风格。

③洗毯:毯面平顺光洁,无荷叶边,毛头松散丰满,手感爽滑,毛尖朝顺毛方向倒伏;无浮毛、戗毛、水印、折痕;无串色、渗色、印色;毯面光泽足,底穗和底子洁净、平整。

④后整理:毯形横平竖直、无垂底子、凹心,四角无白纬、长毛,无缝底子的针线打结痕迹。毯面不允许有长毛、白纬线,毯背无脏污、油污。环扣整齐。

4、质量特色:

(1)外观品质特色:材料优良、工艺精湛;图案丰富多彩、条纹状清晰、藏民族风格浓烈;洗后似锦缎、剪后如浮雕。

(2)技术指标:栽绒道数、经头密度允差≤5.0%,绒头长度允差±10%,毯形尺寸偏差≤2.0%,绒头纱纤维含量偏差≤4%,耐燃性(损毁长度)≤75毫米,耐光色牢度≥3至4级,耐干摩擦染色牢度≥3至4级,耐湿摩擦染色牢度≥3级。

(3)安全要求:产品安全指标必须达到国家对同类产品的相关规定。

标签:

分类阅读

热门阅读